清零

清零

「真開心,你的PET-CT(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)已見不到活躍腫瘤!」這是醫生最喜歡說的話。

惟病人丈夫的意見並不一樣,指着素描上右下病灶有點不滿地說:「但這原發腫瘤還有一公分大。」

醫生解釋:「原發腫瘤從四公分減到一公分,PET- CT scan的SUV(見註)只有1.5,意思是腫瘤不再活躍,可以放心。」

他仍不滿意,說:「醫生,我們要進取點,我們要『清零』。」

丈夫愛太太,希望進取點,這很合理,惟他對「清零」這概念有點誤解。

從「有」演變成「無」便是清零,這名詞主要用於傳染病學,疫情期間在某地區完全消除感染個案,便可被定義為「清零」。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,大力推行「清零政策」,亦稱「動態清零」,在過程中,社會付出高昂代價,其中包括封城、定時檢測和全民疫苗注射,為此,「清零」這名詞深入民間。

不知不覺中,「清零」這名詞也蔓延到腫瘤科,病人也要把腫瘤「清零」,但普羅大眾不明白,在腫瘤科中,眼睛見不到的,並不代表「清零」,而眼睛見得到的,也不代表沒有「清零」,主要因為最高端的影像學,包括磁力共振和正電子素描,也只能檢測約五毫分大小的腫瘤,而我們所見的影像,也不過是密度域射頻(Radio Frequency)的差距,而非真正癌細胞的存在。

若沒有準確認定癌細胞存在與否的工具,又何來說得上「清零」。

註:SUV(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),中譯為標準攝取值。

撰文 : 莫樹錦

欄名 : 醫筆稱心

Source link

Visited 1 times, 1 visit(s) today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