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常到日本旅行,在火車上看見司機對着空氣手舞足蹈的狀況,必不陌生。這並非他們工作時過於緊張,而是遵從公司一個重要政策:「指差呼稱」。
「指差呼稱」起源於日本。「指差」是用手指指向該注意之處,「呼稱」是呼喚及口誦確認安全步驟,即以手指指着物件、口誦複述、心口並用,以增加操控器械(或重複動作)的注意力的一種安全方法,已被證實是一項行之有效,控制人為失誤的工具,因此已被廣泛用於不同範疇的行業,不但有助提高安全意識,更有助減少因人為失誤而導致的意外。
指差呼稱能加強員工在工作時的警覺性,增加行動準確性。原因是它透過用手指指向目標;並高聲確定各重要工序處於安全狀態,以提升員工的精神狀態及注意力,能大大減低人為失誤。例如,日本鐵路駕駛員會腦、眼、手與口並用,明確指着自己看到的燈號,從動作、說話、到思考一連貫的動作,確保看清每一個指示燈號,用來減少錯誤的人為疏失。
看似愚笨,但效果相當顯著,能夠有效降低人為錯誤的發生。日本鐵道系統複雜而頻繁,就是靠這一連串動作去達到一個目的:確認動作及程序是否「正確」。現在這個動作除了在香港鐵路應用,也成為職安局「確保執行人員確實執行安全步驟」,是一種提高精神狀態、加強員工警覺、預防危險發生的方法。
在醫院裏,凡涉及共同核對的程序(例如:在離開手術室前,團隊要確認最後完成的術式、紗布計數、器械點收、病理標本收集等),都是用指差呼稱。若使日後推廣應用於單人操作之個別工序,也許更見相得益彰。
撰文 : 金鈴
欄名 : 鈴動悉地
Visited 1 times, 1 visit(s)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