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春好日子,正好是母校舊生會年會時間,今年搞搞新意思,來個「聖記好聲音」,舉辦者面子夠,甚至請來《中年好聲音》的Tim Sir作評判之一。
參加者年齡由九歲(來自小學)到幾十歲(家長代表),首輪篩選後共十二位進入決賽,在晚會大展歌喉。
醫生不懂唱歌但也懂欣賞,每位參賽者均以高水平出綫,九歲小女孩唱出musical水平,又有年輕男舊生以「周深」腔唱Barbra Streisand的《Memory》,更有中年家長(正職醫生)全情投入唱《妳的名字我的姓氏》。原來,唱歌這基因深藏在不少人體內。
人類何時開始能夠或懂得唱歌?從進化學觀點來看,有能力唱歌的哺乳類動物不多,要唱歌便要很靈活地使用聲帶和舌頭,人類學家估計,唱歌能力約始於五十三萬年前,理論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始現Hyoid bone(舌骨),這是人體唯一浮動骨頭,意思是不與任何其他骨頭連接,它位於喉嚨之上,若把兩雙手指摸着喉嚨對上約一吋位置,那些能左右移動的硬骨便是舌骨。這貌不驚人小骨頭是舌頭和喉嚨的主要支柱,惟靠它,人類才能清晰地說話和唱歌,亦因這塊不足三公分的小骨頭,人類才能有效地溝通,因而聚居再演變成今日的社會國家。
一塊小骨頭的成功進化,改變人類歷史,可惜醫生的舌骨不大靈光,故此不會讓同學們的耳骨受罪。
撰文 : 莫樹錦
欄名 : 醫筆稱心
Visited 3 times, 1 visit(s) today